“中国农垦经济研究会40年回眸”:第十五次年会(西安·2000)

时间:2023-02-01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39316

2000年全国农垦经济学术研讨会,于10月26日至27日在西安市召开。农业部有关司局、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及全国各垦区的专家、领导6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学术论文近40篇。研究会理事长曾毓庄出席并主持了会议;出席会议的副理事长有张福平、赵剑鹏、关锐捷、符孟彪、张绪根,秘书长贾大明。会议期间,中国农垦经济研究会召开了理事会,回顾了一年的工作,并就2001年研究会的工作和科研主题进行了协商与安排。会议期间,代表们还兴致勃勃地参观了陕西省农工商总公司的驼鸟养殖基地。会议通过专题发言和自由讨论等形式,围绕着本次研讨会的三大论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纪要如下:


一、农垦管理体制改革问题

代表们认为,近年来农垦管理体制改革,特别是垦区和农场的改革,作了一些努力和探索,也取得一些进展和成果,但在体制上没有根本性的突破;尽管半数以上的垦区已改为企业集团或有限责任公司,但管理模式依旧沿袭“人、财、物”一把抓的传统方式,未能按照公司制运作;政企不分、企社不分、机构重叠、人浮于事、效率较低的状态也未有根本性的改变;管理费用居高不下,导致产品缺乏市场竞争能力的状况较为普遍。管理体制改革的相对滞后,是当前农垦系统连续经营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

代表们一致认为,今年是国企扭亏脱困的最后一年,中国即将加入WTO,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又提出新世纪我国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面对机遇和挑战,农垦必须认清形势,不等不靠,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加大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争取在管理体制改革上有所创新和突破。鉴于各垦区间的区位发展、资源、经济实力、管理水平、体制格局等千差万别,农垦管理体制改革的形式、途径、步骤也将各有差别。如天津农垦全面减持国有股;北京农垦实施政企分开、场乡分离体制的实践;浙江农垦实行“双置换”,进行较为彻底的产权、用工制度改革等等。代表们认为,农垦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五结合”与“三个突出”。“五结合”是:1.体制改革必须与结构调整相结合;2.产权制度改革必须与非产权制度改革相结合;3.体制改革必须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相结合;4.体制改革必须与资本经营相结合;5.体制改革必须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相结合。“三个突出”是:1.突出以产权改革为主,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改变农垦企业原有的单一国有体制,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突出规范化操作,在实施产权制度改革的企业要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同时必须转换经营机制;3.突出国企改革的目标和落脚点,一是农垦必须通过改制实现扭亏脱困,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二是必须通过改制提高职工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并注意安置好富余职工。

代表们认为,农垦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仅靠农垦系统自身的探索与努力是不够的,必须继续得到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在解决政企分开、历史债务、参加社会统筹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扶持。


二、农垦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问题

代表们认为,结构调整是当前农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是关系农垦加快经济发展、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一个战略性问题。结构调整涉及所有制、产业、产品、组织结构等诸多方面内容,必须明确思路、理顺关系、确定方向、重点突破。

关于农业结构调整问题,代表们提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手段,以结构升级为核心,以突出特色为着力点,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以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为目标。

有的代表认为,农业结构调整是开放性的,要以市场为导向,要突破区域、系统、所有制界限,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方面,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注重实效,要高起点、高科技、高投入、高产出,要抓精品,创名牌。另外,结构调整要与经济发展相结合,要与机制创新相结合。

代表们认为,农业结构调整一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要在充分认识当地资源优势和市场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做好结构调整的规划和设计,明确调整方向和发展重点。二要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充分尊重职工的经营自主权。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是搞好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三要以效益为中心。农业结构调整只是手段,通过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职工增收才是真正的目的,因此,农业结构调整必须以效益为中心,不能流于形式,更不能搞一刀切。四要以典型引导,稳步前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开发新的项目是要面对市场风险的,通过典型引导,以点带面,稳步推进,逐步推开不仅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有效避免市场风险的办法。

代表们认为,实施农业结构调整是一项政策性、实践性很强的艰巨工作,垦区各级主管部门要积极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重点要抓好结构调整的规划和设计工作。

代表们认为,调整农业结构的动因是复杂的,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所以,农业结构调整将是一项长期任务。农垦企业的经营者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及时获取各种信息,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另一方面,要对各种信息进行分析,要对未来市场走势作出准确的判断。这是关系农业结构调整成败的关键。

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问题,代表们认为,全面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是当前农垦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工作;推进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农垦系统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协作,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代表们强调了建立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利益风险机制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利益分配机制与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明确组织内利益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在公平、公正的条件下,通过合同、契约、章程等形式使各利益主体组成一个有机的利益共同体,最为重要的是这种机制必须具有法律约束效力;二要建立组织内的协调机制,按照协调办事、有偿服务、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原则,处理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三要大胆探索多种经营形式,逐步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经营制度。四是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指导。要尊重大农场和家庭农场的市场主体地位;注意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忌违背市场运行的规律;在龙头企业和基地建设上要防止盲目上项目,铺摊子,搞重复建设。垦区的各级主管部门要加强政策引导和提供配套服务,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强化农垦企业内部管理问题

代表们一致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加强内部管理,强化内部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是企业永恒的主题。

有的代表认为,对农垦企业而言,当前应重点搞好以下方面的管理:强化企业投资决策管理,减少投资的盲目性和风险;强化企业资本运营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实现管理系统化、科学化;完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步伐;加强财务管理,突出成本控制的全过程管理;加强企业创新体系的建设和管理;加强企业市场营销体系的建设和管理。

有的代表还特别强调,改革传统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方式,减少管理层次和富余人员,精简机构,创新管理体制,积极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是当前企业搞好内部管理的重要内容。

还有的代表认为,在垦区国有企业改制还未完成前,加强对投资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是十分必要的。通过财务预算管理,“事前把关”,来避免经营者盲目投资、随意开支、加大成本等问题。

有的代表认为,加强企业国有资产运营过程的监督与管理,是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重要方面。加强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管,主要要明确各层次企业的出资和受资关系,形成母子公司资产管理链;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监督行为;加强内外审计,发挥审计的监督职能;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加大会计监督力度;发挥社会中介机构作用,形成社会监管机制;改革公司经营者的考核和分配办法,强化经营者的资产经营责任。

代表认为,加强企业领导班子的建设和管理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人的管理和管理的人,一是要选好和管好企业的“一把手”;二是要建立健全对企业经营者的约束监督机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考核、审计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三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解决当前农垦企业经营者收入偏低的问题。

中国农垦经济研究会根据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初步决定2001年研究的主题是:一、西部大开发中农垦的地位和作用;二、加入WTO后,农垦的发展思路与经营对策;三、农垦如何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规划与构想。


(执笔:贾大明、胡从九、廖永松)


责任编辑:农垦经济研究会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