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料库 > 农垦文化

新时代屯垦文化的内核与发展

时间:2021-05-17 作者:李红梅李升鹏徐成德 来源:农民日报 点击次数:5151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屯垦文化是屯垦事业的内核和结晶,屯垦精神是屯垦文化的灵魂和先导。在农垦精神的激励和支撑下,农垦人立下愚公移山志,敢破万重困难关,硬是将人迹罕至的“西大荒”、“北大荒”和“南大荒”“三大荒”变成了“三大仓”,既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解决了战略物资供给,又维护了边疆稳定、促进了民族团结,在白纸上绘出了一幅幅最新、最美的画卷。

梳理屯垦历史文脉,挖掘屯垦时代精神,传承并弘扬屯垦精神,最重要的是领会其精神实质,内化于心、外践于行,不断增强农垦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引领农垦事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在迈向新时代的推动下,农垦的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已发生了重大改变,在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新征程中,广大农垦人也对农垦精神做出了新的诠释。传承屯垦文化需要把握屯垦精神的核心内涵,“艰苦奋斗”已不再被表象化节衣缩食和过“苦行僧”般的物质生活,而主要被理解为一种自觉的勤俭节约意识和习惯的物尽其用做法;“勇于开拓”也不再意味着就凭一腔热血冲向原野,进行艰难的拓荒,而是要求农垦人站在新时代的前列,敢于进取,大胆创新,做大做强农垦事业。

当前,在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农垦在品牌建设、三产融合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这需要坚持开拓进取的意识,积极承担新的国家使命,主动适应自身角色转变,善于从屯垦的历史文化中挖掘优质资源,结合现代传播规律和整合营销手段,讲好农垦故事,扩大农垦品牌的市场者认可度,打造出一批引领行业发展的龙头标杆品牌,让农垦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有底气、有底蕴、有底色,让更多人了解农垦、熟悉农垦、信赖农垦,不断提升农垦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更好服务国家战略。

要注重屯垦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屯垦文化具有开放、先进、包容等特点,在新时代浪潮中应主动吸取各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博采众长,融合地域多元文化,令其更好地适应现代化进程,不仅可以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也潜移默化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文化认知和价值观念,推动各文化“和而不同,多元一体”的发展,增进文化认同,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对维护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都意义重大。

要熔铸新时代农垦文化内核。创新屯垦文化既包括物质层面的内容,亦兼具精神层面的内涵,总体而言是要继续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与时俱进。屯垦文化创新是发展理念的创新,要改变过去农垦注重生产供应、忽视加工服务的整体业态,大力发展具有农垦特色的文化产业,更加彰显以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为鲜明特质的时代价值,不断丰富屯垦文化的表现形式和发展方式。在文化和旅游日益紧密结合的趋势下,大力发展以屯垦文化为特色的休闲农旅观光产业、举办相应主题活动,提升农垦二三产业的行业的整体实力,打造出新时代屯垦文化传播弘扬的新模式。

思想精神是屯垦文化创新的内在灵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构建新发展格局做出重要指示,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农业农村工作“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定位,可以说,农垦在时代变化中又一次肩负起了重大历史使命,当前农垦改革已步入“过坎”后“爬坡”的阶段,要实现打造中国农业领域航母的目标,就必须要提炼屯垦文化的思想内容和精神价值,重视思想导向和精神层面对人的引导作用,从屯垦的历史文化中,结合国家政策和当今时代特点,以创新农垦精神激励新一轮深化改革,在顶层制度设计上取得新突破,为后续实践提供理论指南,探索出一条农垦事业的时代新路,引领我国农业实现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经济研究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