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垦精神:彪炳史册 丰富谱系

时间:2024-07-31 作者:陈忠毅 来源:农民日报 点击次数:1858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垦事业是伴随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全过程实现发展壮大,并以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优良作风、伟大品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垦精神,为农垦人立垦兴垦强垦提供了无比珍贵的情感纽带、思想沃土和创造源泉。

从革命的战火硝烟走来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也是农垦事业的孕育地。井冈山时期所创办的“红军公田”“红军公谷管理委员会”“农事试验场”“留守处粮仓”等符合当时当地实际情况的土地经营新模式,探索了农业公有制经济新的组织形式;所制定的《井冈山土地法》规定没收土地的一种分配方式是由“苏维埃政府组织模范农场耕种”,也从制度层面上奠定了井冈山是农垦事业孕育地的地位。

农垦事业在延安南泥湾成形壮大。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残酷扫荡与国民党顽固派的经济封锁,王震同志率领三五九旅积极响应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的号召,以“发展经济,保障供给”为方针,在南泥湾开展了轰轰烈烈大生产,有力支援了边区建设,改善了军民生活,密切了军民、军政关系,为全军和各抗日根据地树立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榜样。南泥湾因此成为农垦事业的成长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也成为农垦精神的重要源泉。三五九旅不仅以开垦南泥湾创造了战争环境下的农业奇迹而享誉天下,还以参加“三次长征”即“红军长征、南下北返、进军新疆”的英雄壮举而震撼人心,王震同志专门写下了“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的诗句,生动反映了三五九旅和农垦事业发展的光辉历史。

在祖国的海疆边关淬炼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军队是农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军垦农场是大规模发展国营农场的骨干力量。为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从1950年年初开始,人民军队发挥“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的职能作用,先后几批成建制地转入生产建设,屯垦戍边,成为新中国第一代农垦产业大军的主体。他们进军新疆,取得将“西大荒”建成“西大仓”的战役胜利,突破北纬42度以北不能种植棉花的传统论断,创建我国最大的优质商品棉基地,形成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在天山南北树立起一座银色丰碑;他们进军黑龙江,取得将“北大荒”建成“北大仓”的战役胜利,突破了高寒地带种植水稻的禁锢,创建了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形成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在黑土地上建造起一座金色的丰碑;他们进军广东、海南等地,取得将“南大荒”建成“南大仓”的战役胜利,突破了北纬17度禁区,橡胶大面积北移种植成功,最高种植纬度到达北纬24度,创造了世界橡胶种植史上的奇迹,创建了我国天然橡胶战略物资生产基地,在祖国南疆树立起了一座绿色丰碑。

支边青年和知识青年在垦区经受了磨难与锻炼,成为农垦事业发展的生力军。1955年,以杨华为首的北京市青年志愿垦荒队挺进北大荒,拉开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序幕。此后,各地青年纷纷响应党中央关于前往边疆和民族地区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号召,怀着“以天下为己任”“好儿女志在四方”的雄心豪情,辞别亲人背起行装,“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总人数达2000万人左右,其中300多万名支边青年和知识青年先后到达垦区参与屯垦戍边。他们闯过了思想关、劳动关、生活关,经历了艰苦生活、紧张劳动和复杂斗争的锻炼,给垦区带来了科技、知识、文化,活跃了垦区的文体活动,提高了农垦职工的整体文化素质,在边疆建设和生产发展中做出了贡献。

与时代的伟大变革同行

改革开放以来,农垦事业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发展,实现重大变革。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垦着力打破传统高度集中封闭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启了以单项改革为主,以放权让利、调动企业和职工积极性为重点的改革试验探索,垦区经济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都明显提升。1992年党的十四大后,农垦改革的重点从企业层面逐步深入到管理体制,从放权让利转入到体制机制创新,从单项改革为主转向多项改革的配套,初步形成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体制框架和运行机制,找到符合自身实际的改革道路。2002年党的十六大后,农垦改革以制度建设为核心,以产业化、集团化、股份化为重点,各项重大改革综合配套、协调推进,为农垦事业注入强大动力,带来新的机遇。2012年党的十八大后,农垦改革进入全面深化和进一步完善阶段,特别是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新时期农垦在国家战略全局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对农垦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各地农垦坚持以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为主线,形成和壮大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企业集团,有效凝聚了国营农场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向现代企业转型,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服务国家战略需要的能力和水平快速提升。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正是以井冈山精神为母体,以长征精神为底蕴,以南泥湾精神为灵魂,以兵团精神、北大荒精神等垦区创业精神为代表,以改革开放精神为导向,最终形成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2008年4月11日,习近平同志在纪念王震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对农垦精神予以高度肯定,指出:“1956年以后,王震同志长期担任农垦部部长。他领导农垦战线的广大职工群众、转业官兵,在祖国边陲披荆斩棘、艰苦奋斗,创建了一大批军垦农场和地方国营农场,使之成为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一支主要力量,成为国家生产粮食和油、棉、橡胶等经济作物的重要基地,并创造了农工商贸一条龙的成功经验,锤炼出传承至今的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

2021年9月,党中央批准发布了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南泥湾精神、北大荒精神名列其中。下一步,我们要用农垦精神来弘扬农垦精神,积极推动将农垦精神列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并进行层累和延展,争取让更多与农垦有关的、具有代表性的精神纳入其中。同时,在新征程中赋予农垦精神与时俱进的新内涵,让农垦系统干部职工始终砥砺初心使命、凝聚奋进力量,牢记“国之大者”、打造“国之重器”,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不断开创农垦市场化改革、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出新贡献,谱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新篇章!

(作者系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主任、中国农垦经济研究会理事长)

责任编辑:农垦经济研究会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