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垦·场史馆巡礼”五十七:阿勒泰地区国营一农场场史馆(新疆农业)

时间:2023-11-07 作者: 来源:阿勒泰地区国营一农场场史馆 点击次数:33054

一农场场史馆始建于2015年8月,展示面积360平方米,展出实物266件,年均接待1210人次。场史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展现开荒造田的浮雕,浮雕上方是农垦精神的八个大字“艰苦奋斗、勇于开拓”,是农垦人在开发建设农垦壮丽事业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高度的政治觉悟、崇高的思想境界、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无私奉献的核心价值观。

第一篇:进驻荒原,农场初建

1956年,一农场前身——哈巴河农场成立,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疆创建的第二个国营农场,来自五湖四海、天山南北的知识分子、复转军人和各族青年,带着放飞的理想屯垦祖国西北边陲。在亘古荒原上,先后组建了农一队、机耕队、副业队。

1957年-1958年,拓荒者用拖拉机开荒造田8000余亩。生产粮食、蔬菜、油料实现自给有余。在农场职工的劳动下,周边农牧民纷纷开展农业生产,为哈巴河县结束外调口粮作出重大贡献。

第二篇:转战福海,彰显本色

1960年为了响应党中央“大办农业”的号召,开辟福海县城东亘古沉睡的土地,哈巴河农场奉命搬迁。虽然依依难舍,但拓荒者们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只开了个简短动员会,就用爬犁装上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向着新的征程出发。“天当被,地当床,不怕冻,不怕狼”,这是老一辈农垦人真实写照。

第三篇:征尘未洗,二次创业

当年,他们踏进荒无人烟的哈什蕴,手持原始工具,肩拉人扛,风餐露宿,以大无畏的精神,克服了种种困难,在戈壁荒原上建起了一座遮风避雪的营地。

数十载后,哈什蕴大地林网如织、条田纵横、鱼塘如镜、麦浪袭人。一个农林牧副渔、科教文卫俱全的农场雏形已然形成。

第四篇:矢志不渝,改革发展

“文革”期间,农场各项事业发展缓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拥护改革开放政策,转变经营观念,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场党委引领职工不断调整种植业结构,在有限的土地上增收致富。

第五篇:走进新时代,创造新辉煌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针对农牧场职工社会统筹保障、危旧房改造、财政转移支付、社会职能剥离、国有土地确权、棚户区改造等各项政策逐步落实,极大地减轻了农场负担,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第六篇:浩然正气,廉政建设

新时期以来,一农场历届党委对反腐倡廉工作常抓不懈,严明政治纪律,切实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扎实推进党员干部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

第七篇:农垦文体,绽放奇葩

农场文体活动与时俱进,“七一“ “十一”歌咏比赛、文化“三下乡”、阿肯弹唱会及各种体育运动蓬勃发展,吸引了一大批职工群众,积极加入文化团队和体育活动中来,有力推动了农垦文体的创新与发展繁荣。

责任编辑:农垦经济研究会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
   
Baidu
map